(资料图片)
眼下夏橙丰收时节,采摘下树的湖北秭归脐橙一筐筐乘上“小火车”、坐上“电缆车”、搭上“无人机”,成为峡江天堑间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山东寿光大棚内,机器人自主完成授粉、运输、喷药、巡检、分拣,种植信息跃然“码”上,电脑操控营养液系统……放眼全国沃野田畴,数字乡村建设如火如荼,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成为农民的新工具,为乡村振兴点燃“新引擎”。
数字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今年,中央网信办等五部门联合印发《2023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要求各地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整体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目前,数字乡村建设正稳步前进,但仍然存在不少阻碍乡村发展的因素,如数字人才缺乏、数字基建和管理缺失、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动力不足等。立足新发展理念,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需求,从底层设计着手,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激活技术人才“密钥”,以新一代数字技术为支撑,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必将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助力。
做好整体规划,走好数字乡村建设“先手棋”。为尽快见效、突出成果,有些地区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往往注重项目建设,而忽略前期整体的系统规划与机制的推陈出新。数字乡村建设具有综合性,各地应结合本地区地形特征、产业基础、生活特点等,统筹规划乡村信息化建设。同时,应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数字乡村试点方案,坚持在试点中循序渐进的实践路径,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有序发展。2023年,湖北省宜都市成功入选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名单,成为湖北省唯一入选县(市)。宜都市坚持机制创新与项目建设并重的原则,立足柑橘特色产业,梳理判断各乡镇区位优势,系统考察数字乡村需求,建设智慧农业“1+N”工程。以“一盘棋”的思维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催生了改革试点的乘数效应和化学反应。
配强基础设施,筑牢数字乡村建设“压舱石”。近年来,各地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了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湖北宜都历时四年完成了11个乡镇、155个村(社区)的电子政务网全覆盖。“雪亮工程”乡镇、村(社区)接入全覆盖,1891个摄像头接入平台,在防灾救援、治安处突、城市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先进的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基石和保障,各地必须进一步完善乡村新基建,加快布局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设施,找准与其他行业产业的契合点,实现“数字农业”“数字文旅”等融合新业态,以数字驱动乡村振兴,以数字赋能产业发展,筑牢数字乡村的发展根基。
培养专业人才,增添数字乡村建设“源动力”。一方面要大力吸纳信息技术人才,搭建乡村专技人才招聘和交流平台,重庆铜梁通过整合政策、科技、市场三种资源,以多学科交叉,市科协、市农业农村委、西南大学、区政府共建,建设产业化科技小院,打造成集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新型农业服务平台,多渠道、多形式吸引了更多优秀技术化、科研型人才下乡参与数字乡村建设;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本地乡土实用科技人才,打造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以农村干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民为对象,从数字化种植、生产、销售等阶段开展全流程培训,提升数字素养,培养“全科”信息化人才。
实施数字乡村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科学务实之举,加强系统谋划,持续补齐短板与充分利用人才资源,让我们乘数字时代之东风,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翅膀”,共赏数字乡村发展的美好春天。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媛君(宜都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责编:廖逢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