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讯连日来,京津冀等地遭遇持续强降雨,位于河北涿州的全国最大的图书物流仓储基地被淹。这里聚集了全国最大的图书物流仓储基地,多家大型网络书店遭受严重损失。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后,网友纷纷在淘宝等电商平台购买受灾书店的商品以示支持。
为什么人们对书和书店会产生别样的情怀?当下的实体书店,它们的现状又是如何?
【资料图】
近日,潮新闻记者走访了杭州多家独立书店,探寻书店的故事和经营决策,看他们如何开启热爱,或顽强坚守,或转变思路,在逆境中显示出勃勃生机。
开书店是一个意外
为什么要开一家书店?不同人有不同的回答。
对于瓜叔来说,这个问题似乎没有答案。26岁的瓜叔供职于杭州的一家律所。自中学时代起,瓜叔就喜欢文学、电影,也收藏了很多书籍。读大学时,他向邮局盘下了学校食堂对面的一间报刊亭,除了《南方周末》《灌篮》等畅销杂志外,他在店内摆满了自己收藏的旧书、磁带和专辑。
在那个纸媒日渐式微的时代,他靠着这个小小的亭子,赚到了与书籍报刊打交道的第一桶金。而真正让他决心开一家书店的,是一次意外捡漏的经历。
两年前的一天,瓜叔收到了一条闲鱼私信,称家中有老人留下的许多旧书,愿意以收废品的价格出售。瓜叔马不停蹄地前去,用五百块钱收下了约1千本书籍,有中国文学,也有南洋小说。
这些书帮助瓜叔完成了文学观念的重构,却也留下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如何在狭小的出租屋里放置这么多大部头的书籍?他下决心要开一家自己的书店,为了生活空间的宽敞,当然也为了能够与更多人分享自己热爱的文学。终于,在今年的5月7日,他的“梦蝶书店”正式开业。
在大五看来,他的回答只有两个字:“意外”。自从大学毕业后,大五当过编导、培训老师,也曾合伙创业,但每一次不是创业失败,就是觉得生活太平淡而辞职。在自称理想主义者的他看来,缺乏意义感的生活永远无法充盈他的精神世界,只会反复地抽打着他早已疲惫麻木的灵魂与躯干。
在他和记者的交谈中,他回顾了几年前的一次深夜饮酒:酩酊之后,他抱着一个陌生人痛哭,诉说着总觉得自己之于时代慢一拍的苦楚。这种混沌的状态直到三年前他参加一家书店举办的观影会后才开始改变。
“我从此才发觉过去那些散落的人生标点,逐渐连成了线,有种我逐渐成为了我的感觉。”突然进入视野的独立书店像是潘多拉魔盒,它虽然很小,但却满足了大五对一份理想工作的所有想象——能够承载期待、理想和爱,又包容着他的过去。于是,从第一次参加观影会去年6月“大五书店”开张,他只用了两年的时间。
摆摊、饮品、观影会,在喧嚣中融入书店的一万种可能
根据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的统计,2022年上半年,全国994家实体书店中,9.56%的实体书店没有收入,32.09%的实体书店收入在10万元以下。“书店行”的调查数据则显示,仅2022年一年,全国就至少有165家新开的书店。
有人离开、有人入局、有人坚守,这是每个行业的常态,但书店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几乎是所有人共同的感受。如何在迷途中拨云见日,是每个独立书店主理人一开店就要提上日程的事。
近年来,各类游园会、文化市集风生水起,对书店来说,这是难得的商业风口。今年以来,瓜叔几乎把所有空余时间都放在了赶集摆摊上。大屋顶、大娃怪市、西湖音乐节、玉鸟集……凡是满足条件的市集,他都会努力报名、摆摊位。
而主办方为了招徕不同的年轻群体,也往往会给予书店减免摊位费的优惠。销量提升,成本降低,盈余随之而来。瓜叔说,“一次摆摊如果顺利,盈利可以达到书店日营业额的好几倍。”
除了走出去,几乎每一家独立书店都引入了预付卡式的会员机制。他们在店内的显眼位置摆上了会员充值的巨幅海报,引导顾客加入店内的会员体系。书店会员或是可以享受消费减免、饮品特价、空间免费,或是能参加一些专属活动。梦蝶书店的会员王女士向记者介绍:“我办会员主要是觉得这里的自习氛围很棒。我就住附近,每次想要自习的时候就过来,非常方便。”
店内饮品也循文创产品之路成为独立书店的标配。从拿铁、美式到特调咖啡,每一家书店都在经营着自己的品牌饮品。热爱调制饮品的大五是这方面的行家。他先是想象一杯饮品置身他所喜爱的电影中的样子,进而根据这种想象调制饮品。他在咖啡内加入凤梨汁,精心调制,将最后的成品命名为“重庆森林”;在龙舌兰中挤兑意式浓缩,寻求烟熏与细腻的口感,是为“死亡诗社”。瓜叔对调制饮品倒没有特别多的造诣,他思来想去,将家乡安徽的特产赤豆酒酿带到了店里,吸引一众顾客尝鲜。
许多书店也会开设观影会、读书会等线下活动。梦蝶书店每周会定期举办一个主题读书会,邀请大家携一本自己近期在读的书来分享自身的经历。最新一期读书会的主题是“故乡的美食”。很多时候,聊着聊着交流会的主题就偏到天南海北了,但是大家都很开心。
一些出版商也会找到线下书店谈合作。今年2月份,“新经典文化”就找到大五书店,一起办了“伍迪·艾伦来到书店”主题活动。这位当世最伟大的导演之一为书店带来了宁愿站着也要全程看完纪录片的观众,也让大五第一次见到书店挤满了人。
大五最近还在书店内筹备了“雨夜酒吧”的活动,每到下雨的晚上,书店就会延长营业时间到凌晨一点,摇身一变成一家深夜酒吧。大五也会在雨天的夜晚到来后,精心调制一些活动特有的酒品。
开在杭州老城区的风雨书店,在其一楼,逼仄狭窄的通道周围除了随手可拿的书,还有不少磁带以及手办,二楼则是榻榻米形式的阅读室,书柜堆满了二手漫画书、小霸王学习机,充满了童年回忆。
眼下,风雨书店已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打卡地,除了书籍外,一些艺术家的插画,或者是便利贴、胸章、CD磁带等周边产品,也能维持书店的运行。书店老板告诉记者,书店每年的租金在十五万左右,目前是略盈余的状态,“顾客可以卖书,可以买书,也可以借书。”
书店行业正在通过各式运营手段盈利,本是为在互联网浪潮谋求立足之地的创新尝试。但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有不少人为书店的“失真”沮丧,叹息于本该栖息于自我世界的精神高地沾染了商业气息。
不过,在大五看来,这种叹息是一种变相的道德绑架,正是它背后隐藏着的期待限制了独立书店本就不多的可能性。在一个平等开放的市场中,一家好店铺的核心标准之一,是它能有相当的市场竞争能力。否则,不但不切合实际情况,也很可能扼杀书店的未来。
我们不是把书当成商品,而是一种文化输出
瓜叔几乎把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都花在了书店上,也只能在个别月份小有盈余。全职做书店的大五每天要在书店工作近15个小时,却仍然时常为业绩不及预期而发愁。风雨书店也还在为破损的二手书页进行修复。
不过,大家都对书店的未来充满希望。
来自小城市的瓜叔尤其关注快速城市化下青年人找寻生命意义时的迷茫,看着日益增长的微信群聊人数和营业额,他当然幻想过书店商业化的远大前景。但让书店成为自己的精神家园,为内心的焦虑提供持久的纾解,才是自始至终最重要的事情。
大五则认为,实体书店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就是完成人与人之间的有效连接。开书店的这一年,他在店内见过很多有意思的探讨。许多朋友在观影会读书会后分享的内心感悟,常常能够引发一众听者的共鸣。在店内,他也经常能够听到两个素未相识的人因为读书品味相同而空谈快意,聊古说今。
大五至今仍然记得去年夏天的一个下午,一对男女在店里相识,从陀思妥耶夫斯基谈到加缪,从塔可夫斯基聊到伍迪·艾伦,他们从午后交谈到晚间,最后在大五的目送下一起走出了店门。当这种只有在电影中才有的浪漫场景赫然出现在眼前时,大五相信,那种平和的、深度的、长时间的交流,在线上是很难达成的。只有面对面的交谈,才能够迸发更多人文上的可能性。
面对电子读物的冲击和纸媒的没落,风雨书店的老板却乐观地认为,虽然当代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但通过纸张来传递内容方式,总是会相较于其他方式会有属于自己的优势,纸张媒体或许在将来会被淘汰,但至少在当代,还是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不是把书当成商品,而是一种文化输出。”
当记者在社交媒体平台向一众书店主理人发去采访请求后,应允与婉拒之间,有一个特殊的回复:其实我没有真的开一家书店。这是小仲,他正在通过网络假装拥有一家书店。“无论实体还是虚拟,我必须拥有一家自己的书店。惟其如此,我才能切实地感受到自己的灵魂正年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