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运动:印象派(1862~1892) 世界速讯

2023-06-23 11:27:46 来源:哔哩哔哩

时间与现代主义、现代艺术

解构印象派需要我们从现代主义的角度来思考,也就是说理解并分析印象派产生、发展的成因需要与现代主义、现代性连接起来。

现代主义本身就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我们看到它时第一时间会把之与时间的进程联系起来。事实上,也正是从时间的关系上,我们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现代主义这个概念。


(资料图)

以现代为分水岭,在它之前的是前现代,在它之后的是后现代。一旦我们在时间轴上明确了现代(广义上的)的概念后,把这个概念切换到绘画艺术时,我们便获得了印象派与现代主义的关系。可以这样认为,以印象派为分水岭,印象派之前的西方艺术是近代艺术(含古典与新古典主义等),印象派之后是现代艺术。也就是说,印象派是西方现代艺术的鼻祖。

在法国印象派之前,就已经有不少法国画派在挑战当时掌控法国艺术的学院派,然而,真正达成深远影响的唯有也只有印象派。

印象派与学院派的比较

在了解法国印象派之前,我们先需要了解的是相对于西方近代艺术,印象派的新究竟新在哪里?

让我们先从彼时掌控法国艺术的学院派的特点说起。

一、绘画目标主要集中在与神权、宗教以及贵族相关的事物

二、学院派绘画基本全在画家的画室完成

三、学院派绘画的色彩为主题服务而非必须真实的光影

四、注重素描,素描完成后再涂色并最终在画面上消除线条

与之相对的,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印象派基本上对上述学院派艺术每一条理念或特点进行了鞭笞与反驳。下面我们来看看印象派的特点。

一、印象派绘画目标转向广泛的人民的生活而非任何神圣的事物

二、印象派绘画基本上是野外写生完成

三、印象派追逐观察自然的光影效果并努力在画面上实现之,并由此带来对于绘画色彩的研究,比如补色关系对于绘画的影响等

四、印象派绘画很多时候并不借助素描而直接在画布上一挥而就

相较于学院派艺术的细腻,印象派绘画通常显得粗糙,但也恰恰在于形体的某种松散而非紧致,却让后来的艺术家从中获得了对于绘画色彩的强烈认识。这大抵也是为什么继印象派之后又爆发了野兽派的色彩革命。对于绘画色彩而言,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印象派开启了色彩的革命,而继之而来的野兽派则彻底解放了色彩。

法国印象派的最初

法国印象派的出现也并非一蹴而就。它也有其法国其他画派的根源,比如巴比松画派的柯罗以及现实主义风格的代表古斯塔夫·库尔贝等。无论是巴比松画派还是现实主义绘画都已经开始挑战当时的权威学院派艺术。

库尔贝天生就是个无政府主义者,他蔑视权贵,因而也蔑视当时权贵所注重且把控的学院派艺术。他认为当局的艺术(学院派)从来不把目光投向真实的生活(贫苦的底层人民),却始终将艺术聚焦在理想化的裸体、古典主义与神秘主义等的描绘上。1855年,他自己出资举办了个人展来对抗当年在巴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这是一个大胆的举动,鼓舞了后来的艺术家们去挑战社会的现状。

与此同时,与现实主义相近的自然主义绘画运动也逐渐出现。这些画家,比如柯罗与米勒,后来都陆续集中在巴黎南部的巴比松森林生活绘画,也就是后来的巴比松画派。巴比松画派的主旨在于描绘纯粹的自然景物。它与印象派的主要区别在于,巴比松画派注重自然现实细节的描绘,而印象派外光派画法(plein air technique)则更注重自然整体的光影效果。通过对比巴比松画派的画与印象派的风景画,我们不难看出,前者保留了很多自然风景的细节,而后者则赋予了我们画家当时在他们眼目里所看到风景的光与影。

1863年,巴黎艺术沙龙画展上一大批艺术家被拒之门外。这引起了骚动,以至于官方不得不专门为被拒的艺术家举办了一个沙龙落选艺术展。参加这个展的艺术家有保罗·塞尚、卡米耶·毕沙罗、詹姆斯·惠斯勒与爱德华·马奈。尽管这个展览是由皇帝拿破仑三世破例决定的,它依旧在当年产生了很大的争议。争议主要来自于马奈的那幅画《草地上的午餐》。

穿着整齐的男子与全裸的女子,这截然不同的对比的确打破了许多绘画艺术的陈规陋习。社会现状保守的冰山正被现实一点一点地融化。

爱德华·马奈无疑是那次展览中的明星。尽管他成长于对过去大师的崇敬中,但他同时具有更为开阔的心胸,敢于思考并接纳新的艺术思维,比如松散的绘画结构与更明亮的色彩。这里我们得说一下,学院派艺术通常被成为基于棕褐色的艺术。也就意味着学院派绘画为了保证其典雅性,对于色彩的使用是相当保守的。

对于绘画对象的选择,马奈也是开放的。他画咖啡屋,画闺房,画街道等等。总之,所有一切都预示了未来印象派绘画的潜在可能性。马奈的反学院派很快吸引了一堆艺术家包围在他身旁,这自然也包括了印象派早期的四人组。其中就有克劳德·莫奈。

印象派画家都喜欢咖啡馆。正是在咖啡馆那种开放的氛围中,他们得以相互讨论交流并学习彼此的艺术思想与理念。巴黎巴提约尔大街的盖尔波瓦咖啡馆是马奈常去的一个咖啡馆。除了他,还有一众的后来毫无例外都成为了大师的艺术家。他们分别是雷诺阿、西斯莱、德加、莫奈、塞尚与毕沙罗。卡耶博特与巴齐耶的画室在附近,两人也常来这里与大家会面。除了画家,还有很多像作家、批评家以及摄影师等都来这里参加聚会。印象派画家对于咖啡馆的热衷,也为后来印象派在咖啡馆里举行小型画展奠定了基础。

尽管没有统一的风格来绑定,这些画家对于学院派的艺术压制都充满了反感,因此决定组成一个商业合作匿名的艺术家联盟。当时的情况是,这些画家很少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官方沙龙的拒绝,让画家们失去面对广大客户的机会。为此,他们在包括摄影师工作室以及各个小咖啡馆里举办了多次画展。大约在1877年,作为团体他们第一次使用了印象派这个名字来举办画展。然而,即便后期的展览人数众多,但真正买画的人很少。对于大多数印象派画家而言,都是出多入少。

印象派这个提法最早来自于1874年的一次展览。当时法国艺术评论家路易斯·勒罗伊来参观展览。一路下来,他对于印象派画家的画非常不满,当他走到莫奈标题为《日出印象》那幅画时,他脱口而出。这些那里是画分明就是印象而已嘛。面对这个难堪的讽刺,印象派画家却相当喜欢,于是他们接受了这个称谓。

彼时西方的绘画艺术,不仅受到来自于思想变迁的影响。更为重要的,还受到技术发展的影响。尤其是摄影摄像技术的发展。随着摄影技术的快速发展,到了1849年,全巴黎就每年有十万人照过相。

摄影术的出现对于印象派画家们而言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它彻底改变了视觉创作的知觉。在以前,学院派绘画的传统是聚焦于古典的历史的事物上,比如宗教、历史等题材上,为国家领袖与英雄画纪念肖像。如今摄影术的发展,可以为一切事物都流下印记,无论人物的穷富、贵贱,无论是咖啡屋、街道一侧还是广场等。这种可能性改变了画家们的认识。不知觉间,他们的目光也被扩展了。

另一方面,摄影术的发展也扩展了画家们构图的思考。照相机在一瞬间记录下的各种可能性,让印象派画家们对于绘画的构图方面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像德加的许多关于芭蕾舞女的绘画就是从摄影术获得了灵感。

印象派概念风格与技法

印象派风景

印象派最初的技法概念始自于克劳德·莫奈的写生。莫奈的写生注重观察并记录自然光,并且他还针对同一场景的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光影进行了记录。莫奈试图把自然风光的最初印象以柔软的笔触,鲜艳纯色的恰当搭配而构造并表达出光在那时微妙的颤动。

技法方面,莫奈不等之前笔刷颜料干透之前刷上第二层颜料,这就是所谓“湿上湿”(wet on wet)画法。这种技巧产生出柔软与模糊的边界,呈现了事物三维空间的感觉却避免陷入细节的纠结。这也是印象派与巴比松画派的重要区别所在。

莫奈的外光派画法(plein air)表达并强调了印象派绘画最大的两个主题:光与时间。莫奈对于风景绘画的这个理念影响了后来的很多印象派画家。

印象派人物

像莫奈偏爱于自然风景绘画一样,也有一些印象派画家偏爱于人物绘画。

埃德加·德加就是这样的一位印象派画家。与莫奈写生时一蹴而就的作画不同,德加认为画家应当是具有高度技巧的肖像画家。因而德加偏爱于室内生活的描绘,比如芭蕾舞女、乐队的音乐家以及咖啡馆里的人物等。与莫奈缺少素描的写生作画不同,德加每次绘画前都会认真地进行素描准备,在这一点上,德加更富于工匠的精神。

除了德加,像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贝尔特·莫里索以及玛丽·卡萨特等画家也偏爱人物绘画。雷诺阿特别喜欢用活泼明亮高饱和度的色彩来描绘他家附近的人物以及风景。

女性印象派画家

当男性印象派画家注重于描绘城市公众的环境时,女性印象派画家则侧重于十九世纪末女性私人生说的描绘。作为第一个参加印象派画展的女性画家,贝尔特·莫里索用丰富的构图来关注女性的家庭生活,尤其注重于体现母亲与子女之间亲密的关系。

玛丽·卡萨特是在1879年第一次参加印象派画展的。虽然她也关注于女性的私人生活,但她也把目光投向妇女生活之外更为广阔的天地。在她的某些画作里,被故意平面化的三维空间以及故意使用的花哨的色彩都无不预示着未来即将到来的现代艺术。

印象派城市风景

1860年,豪斯曼男爵负责的大规模巴黎改建工程无疑吸引了印象派画家的目光。改造后巴黎成为了街道宽阔豪华、空间疏落有致工业革命时代的现代都市,正好成为印象派画家们描绘的目标。

在印象派画家的笔下,被改造后的巴黎既赋予了人们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原先亲密的疏离,并暗含着即将到来无可避免的现代化。

在这方面,关注于巴黎全景式变化及其对人们心理影响的古斯塔夫·卡耶博特的画尤其出色。

其他的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像莫奈的《卡普西尼斯大道》以及毕沙罗的《下雪的卡普西尼斯大道》就描绘了巴黎宽阔街道的人流。

某种程度上,印象派绘画粗犷的笔触以及条纹状的纯色恰好完美表达了巴黎十九世纪末那个时代奔腾向前的现代化浪潮,两者在形式上达成了一种默契的统一。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