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成长环境下的双胞胎,性格截然相反!孩子的性格靠遗传or可以被环境改写? 世界焦点

2023-05-25 04:05:54 来源:互联网

最近刷综艺,偶然发现一对双胞胎姐妹花,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性格出现巨大的差异。


(相关资料图)

这对双胞胎有着一模一样的长相,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性格 ,姐姐温柔淑女,妹妹则一副男孩子性格,喜欢打篮球,跑步,健身。

为什么本是同根生,却在着装打扮,性格爱好方面有着巨大的反差呢?

原来她们的父母在她们3岁的时候就离婚了,姐姐跟着当大学教授的爸爸长大,而妹妹则由当警察的妈妈抚养。

因为妈妈工作忙且性格强势,妹妹一直在寄宿学校长大,这让她性格独立,所有的事就靠自己,但又缺乏安全感。

而爸爸性格温和,时常陪伴在姐姐身边,把姐姐宠的像小公主。

这不禁让人疑问,孩子的性格到底是如何被塑造的?早已写在基因里还是可以被环境改写呢?

BBC高分纪录片《性格的真相》里,有提到一个数据:遗传因素只决定了性格的40%~50%,后天(教养方式、家庭环境、人生经历等)占60%~50%。

而专注于研究双胞胎群体个性化差异问题20多年的蒂姆•斯佩克特教授,研究发现:

双胞胎研究显示性格具有遗传成分,但通常性格中只有40%到50%的性格差异取决于遗传因素,其余部分取决于环境因素。

这也就意味着,孩子的性格如何,基因的作用只是一个基础,并非不可逆,后天的共有环境以及个人生活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塑造。

不同成长环境下的三胞胎最后怎么样了

无独有偶,在纪录片《孪生陌生人》中,一位妈妈生了三胞胎男孩David和Bobby、Eddy,因为无力抚养送入了领养机构,机构做了场实验,把他们送入了富裕、中产、蓝领三个家庭分别领养。

虽然三胞胎在兴趣爱好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他们的性格和最后命运却大不相同:

富裕家庭的Bobby,养父母作为医生和律师虽然工作繁忙,但他们从没有忽视孩子的教育,用正向方式,教育指导孩子成长。Bobby受过良好教育,性格温和、待人和善、处事乐观。

蓝领家庭的David,开杂货铺的养父母教育程度、社会地位不高,但成年后的David依旧积极向上,这要归功于他的养父巴布拉。巴布拉风趣幽默,他十分喜欢孩子,花了大量时间陪伴孩子成长。

中产家庭的Eddy,作为高校教师的养父非常保守,总是制定军事化的规矩。从小到大,Eddy都与他缺少沟通。在如此严苛残酷的家庭教育下,活泼的Eddy渐渐变得很情绪化,高压教育最终让Eddy变成了低自尊的性格,躁郁症让他的人生在中年就戛然而止。

虽然这个鲜为人知的“秘密实验”不太人道,三胞胎的性格和最后命运的不同,也为我们判断一个孩子的命运,先天遗传和后天培养哪个更重要,侧面提供了参考。

与其说孩子会遗传父母的性格,不如说是父母会“影响”孩子的性格。

就像这位网友所说的:渐渐养成了和妈妈一样的性格……哪有什么遗传,只不过父母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而已。

父母“影响”孩子的性格

前段时间,看到芬兰的一则公益片《孤儿院》

讲述的是一对姐弟去“领养”父母的故事。

第一组:爸爸在看书、妈妈在打扫卫生,他们看上去很有教养,孩子们一见就自然而然地露出微笑。

第二组:夫妻坐在一张桌子上用餐,偶尔互相夹菜,彼此有说有笑,眼神同样充满爱意,让孩子不由自主地想要亲近。

第三组:两人温馨地在树下约会,脚边放着婴儿车,爸爸会蹲下来平视孩子的眼睛,十分有爱。

孩子看到前三对父母,都笑得很灿烂。

而到了第四组,妈妈酗酒,爸爸大吼,而家里凌乱不堪,玻璃破碎,充斥而来的是满满的负能量。

孩子见状,眼神立马黯淡下来,十分恐惧和悲伤。

影片的最后,孩子无法自己选择父母,只能跟着第四组父母回家。

姐弟牵着手,紧张害怕、低垂着头,然后跟着一对因酗酒不断争吵的父母走回家……

家庭的环境,父母的一言一行,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孩子的性格。

家庭气氛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

爸妈恩爱、夫妻关系和睦的家庭,能给孩子良好的家庭环境,这类孩子的性格也会更加平和、开朗、不轻易动粗,由于父母关系很好,孩子也会对婚姻产生美好的感觉和向往,能有健康的异性恋。

气氛紧张及冲突型家庭中的孩子缺乏安全感、情绪不稳定、容易紧张和焦虑、长期忧心忡忡,担心家庭悲剧将要发生、害怕父母迁怒于自己而受严厉的惩罚、对人不信任,容易发生情绪与行为问题。

而夫妻双方自私自利,家庭氛围吵闹,孩子敏感、爱找借口、执拗。特别是当夫妻双方有争论时,更容易对着孩子说另一方的不是。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以后对爸妈都不会尊重。一方攻击另一方,想借此让孩子对另一方不满,最后带给孩子的只是伤害

教养方式不同,孩子性格就不一样

父母教养比较民主,则孩子独立、大胆、机灵、善于与别人交往协作,有分析思考能力;

父母过于严厉,经常打骂,孩子则顽固、冷酷无情、倔犟或缺乏自信心及自尊心;

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就任性、缺乏独立性,情绪不稳定、骄傲;

父母过于保护孩子,则孩子被动、依赖、沉默、缺乏社交能力;

父母支配型教养孩子,孩子就顺从、依赖、缺乏独立性。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同,性格也不一样

艾森伯格 (P. Eisenberg) 研究认为,长子或独生子比中间的孩子或最小的孩子具有更多的优越感。

孩子在家庭中越受重视,其性格发展越倾向自信、独立、优越感强。如果其地位发生变化,原有的性格特征往往会随之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苏联一位心理学家对同卵双生子的姐妹进行研究,发现姐姐处事果断、主动勇敢,妹妹较为顺从、被动。

经了解,在这对双生子出生后,她们的祖母指定一个为姐姐,一个为妹妹。从童年时起,姐姐就担当起保护、照顾妹妹的责任,所以形成了前面所说的性格特征,而妹妹由于被照顾和保护,就形成了依赖、顺从的性格特征。

很多家长会抱怨孩子的性格不好,其实,身为父母我们应该首先进行自我反思:孩子之所以会这样,是不是有我们自身的某种投射?

我们无法改变孩子的基因,但我们可以决定,给孩子怎样的成长环境。

孩子的性格形成有两个关键期:0-12岁是性格形成期,其实0-6岁最为关键,12-18岁是性格的定型期。

请努力让孩子看到一个三观正,积极成长且有爱的父母吧。

不管境况如何,我们都应该给孩子传递正能量,营造乐观积极上进的家庭氛围。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才会更加优秀、幸福,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关键词:

相关新闻